当前位置:健康百龄
    抗衰老延寿命 金玉良方是素食
    2009-09-03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方饮食习惯各不同,何必因为改革开放就把西方饮食习惯全盘引进,结果造就了肥肥胖胖的新潮一代人。
    中国历来就是以菜蔬、粮食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国家,与之相搭配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淡雅与君子之风。如今大量引进西方饮食习惯,同时引进了貌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却是带来了诸多的圾垃食品,制造了大量的富贵病。现代医学称慢性病,主要包括“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如果是“肥胖”病加“三高”病,医学上称为做“死亡四重奏”。这些慢性病,现代医学上也称为富贵病,主要包括“肥胖”病、“三高”症加“三病”症,统称之为“代谢综合症”。即民间俗称“富贵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8年我国已经荣幸地获得全球第一“肥胖”国称号,第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国称号,第一“慢性病”大国称号。

      国家卫生部在七年前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显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达2.6亿,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七年后的今日更是成倍地增长。

      改革开放,我们没有必要盲目崇拜和模仿,西方人大量吃肉、大吃西餐的习惯,而是应该很好地挖掘中国素食的优势,回归中华民族清淡饮食的习惯。
    面对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林林总总的富贵病随之紧跟的形势,明智和珍惜健康的人们,首先应当选择素食。

      选择素食没有问题,但是素食的食谱如获至宝果选择不当就有问题。

      对于以素食来保持健康、减缓衰老的人来说,应多选择些种子类的食物,功效会更好。因为,任何一粒种子,都蕴含着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样体积的种子与同样体积的蔬菜相比,种子的营养价值要远高于蔬菜。

      在我们生活四周,种子类的食物随处可见,如种在田里的大米、面粉、玉米、薏米、小米、高粱、燕麦、各种坚果、花生、各种豆类;还有埋进地里红薯、山药、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等。一、常食燕麦面延年益寿

      燕麦面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谷类食品,营养价值居大米、小米、白面、高梁粉、玉米粉等九种粮食之首。

      中医认为燕麦性温、味甘,能益肝和脾,滑肠催产,补虚损,止虚汗。燕麦中所含皂碱有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的作用。

      因此,常食燕麦煮粥或以粉做面食,可用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尤有益于肺结核患者,还可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而且对脂肪肝、糖尿病、便秘以及浮肿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增强人的体力、延年益寿。二、常食葵花子延年益寿

      葵花子含有丰富的油脂,是重要的榨油原料。

      葵花子油是营养学家大力推荐的高档健康油脂。葵花子子仁中脂肪含量平均达到40%,最高可达60%,这些脂肪中的90%都是不饱和脂肪酸,而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亚麻油酸占到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55%~70%;含有比较均衡的蛋白质和糖类,其蛋白质的数量和品质可与一般肉类相媲美;此外,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胡萝卜素,钾以及维生素E、B3等多种维生素。三、以谷薯类为主蔬菜为辅

      素食,应以谷类、薯类食物为主,不需要大量油,随便煮煮就能香飘满屋,引人食欲,相对于蔬菜来说,它们更容易饱腹。

      几千年来,我们祖先以种子类食物作为主要口粮,蔬菜类作为辅助补充。

      想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中国许多家庭春夏以吃大麦、小麦为主,秋冬则天天吃红薯,配以少量的豆面或大米。菜主要是萝卜,新鲜的萝卜直接切丝拌点盐就行。蔬菜也吃一些,但是主要用来下饭,每餐量都很少,吃得更多的是豇豆和扁豆。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再没有其他零食可吃,只有到了秋季,自己家里长的水果成熟时,才摘几个吃。即便这样简单的饮食,那时的孩子体质也相当好,如今人到中年,都不怎么生病。

      想想我们北京老百姓,改革开放前,过着以蔬菜、粮食为主的日子,冬天是白菜当家,夏天主要吃西红柿、黄瓜等便宜的地道菜;改革开放后,许多北京人家却都养成了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包饺子得“一个肉丸儿”,吃羊肉要烤整只羊腿。

      于是,现在北京满街上的胖子多了,到处净见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脂肪肝、糖尿病如流行病般蔓延开来。直到近年猪肉大幅度涨价,北京人才开始节制吃肉。

      普通人可供选择的素食颇多,注意素食的功能性质,即药性各异,有寒的,有热的,有补肝的,有补脾的等等。

      若是身体健康的人,平常没有必要讲究太多药性,可以经常换换花样,注意素食多样化,别经常只吃一样东西;但是,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即使选择素食,也一定要留心食物的药效,选择对疾病有治疗康复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