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百龄
    神奇永福 长寿的家园
    2008-04-21
    不久前,首批“中国长寿之乡”命名大会在广西桂林举行。当永福县县委书记赵德明和县长文建中从评委会主席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牌匾时,全场响起一阵热烈掌声。此刻,含蓄持重的永福人,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泪花,他们张开坚实的双臂,深情地拥抱这沉甸甸的收获。这个素有“东方神果”美誉的罗汉果之乡,以其特殊的地理风貌、和谐的福寿文化再度引起世人的注目。
    永福县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南部,有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自古就有“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之称。多年来研究福寿文化并致力于长寿事业的永福县委书记赵德明说:悠久的福寿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居住环境,永福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乡”。在这个不足30万人口的小县里,百岁老人高达36位,每10万人口中就有13.3位百岁老人。全县人均预期寿命75.24岁,高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3.24岁,远远超出“世界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
    记者采访过许多百岁老人,他们大都生活在偏远的大山脚下或缺乏现代文明的环境里,生活条件清贫、艰苦。但永福距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只有48公里,区域地段繁华,人们的生活条件较好,为什么也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有报道说,我国有一个长寿带,而生活在长寿带源头的人最长寿。永福境内气候温和,风光如画,森林覆盖率高达74.1%,生态环境十分宜人,是“生活在树上的城镇”。36位神采奕奕的百岁人瑞像繁星一样点缀在群山绿水之间,这块神奇的土地蕴藏着许多不解的奥秘,吸引着中外专家纷至沓来,莫非长寿的源头在永福?记者不觉心头一震,决心探个究竟!于是,便有了深入长寿老人生活的地方,从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采访。
    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
    地处亚热温带交界处的永福县,含有十分丰富的物产资源:如重晶石、石灰石、黄铁矿、铜、锌、汞、水晶、磷等。越城岭、架桥岭两大山脉的特殊地貌,又构成了永福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永福县内多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由于日照时间要比平原少,故村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引起早衰的情况也比平原少。同时,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为每立方厘米8万多个,超过平原地区30多倍。境内河流纵横,森林茂盛,植被良好,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铜、铁、锰、硒、钾、铬等也高,其中“生命元素硒”的含量最高。这里的蔬菜、水果、粮食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稀有元素,对长寿十分有益。永福人通过各种生活方式即可获取这些营养,故而机体免疫力很强,从而能够健康长寿。
    离县城不远的罗锦镇,有一个喀斯特地貌十分丰富的岩洞叫金钟山,洞内寒气绵绵,怪石林立,变幻无穷;一块块水晶似的悬壁像临空而起的屏风,壁下溪水流动,寒潭星罗棋布,瑶池仙境,玉帐缀金……好似人间仙境。而在鲜为人知的天坑自然区,溶洞与河水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气流循环,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多个!医学专家说,来一次天坑等于为心肺作了一次全面清洗。一个多小时的吐故纳新你会感觉特别舒畅,大脑异常清醒,心情十分愉快。永福人的建筑非常符合养生条件:房屋建在半坡上(常爬坡可提高心肺功能),朝向正南,四周有小溪潺潺流水,三层楼房的顶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清洁、宽敞、通风。而且房屋结构大多是以木质或土壤夯制而成,富含多种元素的土坯长年累月地释放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使吸收这些“自然能”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益寿延年。
    益人生存的气候环境
    现代气候与保健学家认为,地域、气候与环境不同,对人体寿命有很大影响。永福的日照率为35%;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植被完整,人们常年吸入的都是新鲜氧气。越城岭、架桥岭两大山脉错综交接,自然围起一道天然屏障,形成了永福固有的小气候。这里的年均温度是18.8C,相对湿度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永福独有的大气压现象,可减少因呼吸道传播的许多疾病。境内丘陵地带瀑布成群,风景独特,湿度很大。“永福的天然泉水多并有4个显著特点:呈弱碱性,氧化还原低,小分子团,矿物质含量高,对健康长寿特别有益”——医学专家们说。在永福采访的日子里,记者经常看到天空半边乌云如墨,半边艳阳高照;山中时而烟雨缭绕,时而太阳高悬,清风习习,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居住的环境翠山环抱、清溪绕流,好似天然公园。村民们长年累月地劳作,经常看到山上林海叠翠,云蒸雾罩;山下果园飘香,炊烟缭绕;闲时唱唱山歌,渴了喝碗罗汉果水,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怎么能不长寿呢!
    丹砂水、百寿图名扬海外
    沿桂(林)浮(石)公路西行,翻过一座雄峻的大山金竹坳,穿过千回百转的三台岭,眼前豁然开朗。但见碧野千顷,青峰环峙——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百寿镇了。离镇不远的莽莽群山里横插出一座岗峦,如奔腾的苍龙,至公路边顿然刹住去势,这座山名叫葛祖山。山不很高,然怪石嶙峋,气势雄伟。山上青枝铁树破岩而生,层叠葱翠,生气盎然。若是雨后放晴,则云蒸霞映,蔚为壮观。在这葛藤如幔的山脚下面,有一眼能延年益寿的神秘泉水,清纯甘润,名曰丹砂井。据史书记载:晋代道教大师葛洪到夫子岩炼丹著书,发现井前的廖氏家族,饮用丹砂井水后,寿至百岁还鹤发童颜,声若洪钟。而且族中的长者廖扶,曾活到158岁,被皇上封为“拯危真人”。南宋绍定己丑年,知县史谓邀请百名长寿老人各写一寿字,镌刻在丹砂井旁边的百寿岩石壁上,成为目前我国留存稀少的千古奇文《百寿图》。如今甘甜清纯的丹砂井泉涌不息,而精美的《百寿图》则被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作为珍贵的寿诞礼物收藏于皇宫。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曾将其作为汉文化礼品,馈赠给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等国际政界名流。不少海外华人更视其为民族文化的精品,平安吉祥之象征。
    无公害食品物产丰富
    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罗汉果之乡”的永福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于龙江高寒山区的罗汉果,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成分和一种比砂糖甜数倍的新物质。它性味甘凉,入肺脾二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舒胃通肠,可治疗人体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感冒、哮喘、高血压、便秘等有显著疗效。最近有报道说,罗汉果还有防癌等特殊功效。国外视其为稀世珍品,谓之“东方神果”。凭借独特的环境优势,永福有着丰富的养生资源,仅药用植物、矿物就有2741种,其中黄芪、金银花、灵芝、板蓝根等产品还分别出口东盟及欧美等国。而永福的香米、柑橘、西红柿、桑蚕、山葡萄酒、大米制品等6类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则蜚声海内外。去年该县又被世界养生大会组委会授予中国首个“养生产业示范基地”。
     带头人为生态不片面追求政绩
    百寿镇的江岩村,有一条3公里长的小河,河面上生长着极为罕见、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菜花。专家们说,凡生长海菜花的水域必须是天然的。因为海菜花是一种珍贵的沉水植物,喜爱洁净,生存条件要求很高。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等其它因素,海菜花的分布逐日缩小,几乎濒临绝迹。
    留给子孙的“福寿”到底是什么?永福县委书记赵德明曾在全县干部会上大声说道:“不是政府财政每年增长有多快,也不是工业到处开花、到处都是烟囱废渣,而是永不褪色的青山和绿水啊!”记者在永福采访时,这段话反复被永福的基层干部所提及。
    赵德明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和环境一流县”。两年前他刚到永福上任时,有一股“毁林”的暗流在涌动——全县9个乡镇竟有268家木材加工厂!这是典型的以牺牲环境资源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怎么办?出狠招砍!他连夜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将全县生态公益林、水源林和主要河流的第一重山均划为“禁伐区”,对采伐林木实行公示——谁申请伐林,先落实造林面积,谁批准采伐就由谁负责落实造林;木材加工企业每使用100立方米原木,必须造林20亩以上!一时间说情的人车水马龙。赵德明的一个老领导多次找到他说:“别人都是保存实力为政绩,你刚上台就砍掉这么多经济指标,封了那么多人的钱袋子,太得罪人了!”他笑了笑:“为官一任,就要为民一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为落实制度,他亲自掛帅监督,短时间内,就砍掉了202家木材加工厂,关停取缔了污染水质的农家乐山庄,同时又对西江流域进行污水治理,加速实现“以厂养林”的生态之路,重新营造了碧水蓝天的整体环境。而且他选拔干部也有侧重性:关心群众疾苦、爱护生态环境的干部优先选拔!从此,永福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
    现代工业化与田园生活本来就是难以调和的两大矛盾。一些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百岁老人比例下降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然而,永福人渴望开发渴望富裕的心情也很强烈。但永福县领导的眼光却是长远的:“经济飞速发展,而自然环境却被破坏了,那对永福来说,却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啊!”县政协副主席黄泽治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如今记者漫步在江岩村的这条小河边,只见天光水影,绿波幽邃,海菜花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洁白如玉的花朵,金色的花蕊,静静地倒影在水中,铺撒河面。海菜花一开放就是一个阵容,一个群体,水域有多宽多长,她的蔓延就有多宽有多长,她用自己特殊的生存方式诠释了永福生态环境的全过程。
    福寿文化敬为先
    永福的长寿现象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说“福字石刻”、“百寿图”、“丹砂井”是这个县三宝的话,福寿文化则是构建和谐永福的灵魂。永福在历史上处于道、佛、儒文化、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多种文化相互激荡,造就了璀璨夺目的“福寿文化”。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被这一方有灵气的水土所吸引,曾多次到此讲经说法。永福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梅画宗师李吉寿、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三姐”黄婉秋等就诞生在这里。去年,这个县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福寿节”,来自各地的1199名7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喜气洋洋、欢天喜地围坐在200张八仙桌旁,组成了一个长68米、宽37米蔚为壮观的大“寿”字,此宴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核准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几年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为老年人办十件大事,此举为该县的长寿链逐渐增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县长文建中高兴地对记者说:“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积极筹集资金,专门建立了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大学、活动中心等。百岁老人每月可享受120元的政府补贴;70岁以上老人不仅每月有50元的生活费,而且乘县内公共汽车、去博物馆参观、到公园、景点游玩等全部免票;医院每年为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做一次体检,并享受政府买单的住房保险等。永福的老人生活稳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记者采访时特别注意到,任何一家大门的中央条案上,都摆放着香堂,上供着祖先。这里的人们厚道善良,民风淳朴,对老人非常孝敬。谁家有百岁老人就会令人羡慕,而且越老越光荣,因为长寿意味着“儿孙有福”。吃饭时,凡老人长辈在场,必请坐于上席;老人未上席,儿孙辈绝不首先动碗筷。行路时,如见长者过来,年轻人均自觉立于道旁,待老人过去自己才走;如老人挑着担子,年轻的后生就会抢着挑过来,一直送到家。“在永福,谁虐待老人,谁就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永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赖红艺如是说。
    按照当地民俗,记者每到一户百岁老人家中采访,都要留下一些钱和礼品,老人笑着收下,没有推辞。
    心情愉快益养生
    采访百岁老人,记者是从县民政局调查统计的名单中随意抽查的。当我风尘仆仆赶到罗锦镇103岁爱看书、会说普通话的毛钟祥老人家时,他正在逛集市呢!被孩子叫回家后,老寿星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的房间——充满阳光的东墙上,有个很大的蜂巢,密密麻麻的蜜蜂在飞进飞出地忙碌着。“怎么在屋里养蜜蜂啊?”“不是专门养的”,老人连忙说。“几年前,从窗户飞进来几只蜜蜂,以后是越来越多,他们不伤人也不扰人,每年都造蜂蜜十几斤,正好够我每天喝的。”太神奇了!莫非老人的善举感动了生灵么?
    101岁的女寿星龙丽珍住在永福县城。老人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说话声音响亮,精神矍铄。知道要接受记者采访,她还特意换了件新衣服,戴了一顶鲜艳的红帽子,老人说这样更礼貌些。一进门老人就告诉我:“我姓天上的龙”!得知我是北京来的记者时,她凑在我耳旁悄悄地说:“我想看看北京天安门哦!”吃惊的我,久久拉着她的手没松开!我多想满足她的愿望啊!
    家住苏桥镇石门村小黑石岭屯的周满嫂,虽已是106岁高龄,但身体很硬朗,记忆力也好。她心情愉快,爱唱歌,喜欢听新闻,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迄今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2000多字的百家训。
    爬山越岭终生劳作
    掩映在绿树幽篁中的百寿岩,依山而筑,临水而居,新起的钢混结构楼房和古老的砖瓦竿栏式老屋纵横交错、格外分明。清澈碧绿的河水从村前蜿蜒而过,温婉如带,河畔田地里的农人戴着竹笠或松土或除草,草地上的牛羊在自由地觅食,不时抬起头来哞叫两声,悠然自得,一派人与自然和谐之景象。河岸边或翠竹掩映,或古榕吻波,或蓑衣独钓。渔舟自横,白鹭翩翩,整个村寨好似世外桃源之仙境。这个不到500人的小村里,百岁老人竟有3位,十几位90岁左右的老寿星鹤发童颜,身板结实,有的还能打柴、种田、纺纱、织布。
    一身斜襟灰衣、头戴绒帽、笑容可掬、神采奕奕——看起来好像80多岁的谢妈妈103岁了,每天还要照看两个重孙子并煮饭、洗衣。在永福,像她一样健谈能干的老寿星还真不少。103岁的赵妈妈常上山打柴,军屯村104岁的唐聪妹百岁时种的一亩地,竟打下粮食800多斤,如今还能自如地穿针引线……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宁静,虽然居住在大山之中,生活清贫、单调,但他们以苦为乐,性格大方,自己寻找其乐融融的意境,造就了长寿基因的环境氛围。当记者大清早来到江头村卢覃氏家采访时,她正要到园子里干活,老人家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餐两小碗米饭和一些青菜,早睡早起,104岁了还耳不聋、眼不花,满头黑发。家住苏桥镇的于五嫂,今年106岁了,老人鹤发童颜,四代同堂,如今还喜欢摆弄花草,搬上挪下的“折腾”。记者见到她的时候,老人正在洗衣服,“一天不干活,心里闷得慌。”老人一边用土布擦汗一边说。
    离开永福前的一个下午,永福镇党委书记邱鸿毅带我走访了瑶寨的银洞村。那里山清水秀,野花满坡,人们在田里边忙碌边对歌,原生态歌声委婉动听好似天籁之音,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叮当作响,如同置身于画面之中!“这里的瑶药很多,瑶医技术好,疾病谱也比较简单。他们的住房是屋屋相连、户户相通、邻舍之间都走一个‘和气门’,互相往来,夜不闭户,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不计酬劳地主动帮忙。”邱鸿毅介绍说。寿星佬赵进寿就是瑶族人,104岁了总喜欢做农活。老人爱吃鱼仔,天天还喝点小酒,性情温和人缘挺好。他家离岸边较近,遇到赶不回家的外村人,他就会热情地招呼人家在自己家吃住,几十年如一日,深得村民的爱戴。
    通过与寿星们接触交谈,记者发现老人长寿的一些共同点:庭院卫生环境好、爱种鲜花无烦恼;食物清淡爱喝汤、多吃青菜偏粗粮;心平气和易知足、勤劳善良性豪爽。作为“刘三姐”的家乡人,这里的老人很喜欢对山歌。山歌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活动,它能使人心胸开阔,远离忧郁和烦恼。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山歌又是长寿的外部因素之一,它和遗传、环境、饮食等物质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永福人长寿的心灵驿站。这里的老人没有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也没有频繁的酒席应酬,唱山歌则成为老人们排遣郁闷、舒畅身心的重要方式。他们常浸润在怡然和谐的心境里,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一切顺其自然,拥有健康的心态。走进福寿之乡,与当地人交谈,你能体会到永福人那平凡的生活方式,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对乡土的那份热爱,那种知足的欲求——日出日落,辛勤劳作,一日三餐,温饱欢乐。
    那些喜气洋洋的寿星脸上都有一副相似面容:安详、平和、随性。稍稍西斜的阳光淡淡地抹在他们的脸上,把老人的微笑渲染得如同一抹温馨的夕阳。所以,他们才会把生命活到极限。
    美丽的永福等你来
    永福的山静静屹立,碧绿的江水缓缓流过,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完全融入到了这山水之间。人生短暂,如能觅得一处仙境而居,每日呼吸清新空气,满眼都是美丽山水,吃着原生态食物,该是多么惬意的美事啊!永福人过的就是这种生活。永福县政府真诚、慷慨的招“长”引“寿”措施及生态、健康的环境条件,吸引着各地的“候鸟”成群,有的干脆在当地购买房屋颐养天年;一些国外的“候鸟”万里迢迢迁徙长居,更增添了这座小城无限的魅力。
    夜幕下的永福,茂密的树林掩隐着山的沟壑,溪间涓涓弹奏着人迹稀少的空寂,偶尔有水鸟簌簌地划江而去,牵涉出黄昏淡淡的迷雾。黛蓝的夜空上浮云悠悠如梦,夜鸟投林的啼鸣把江水拉得修长,江风幽凉,抚摸着记者浓浓的心思——你想长寿吗?请来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