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肉综合征患者 全身有11个“痛点”
2010-07-12
9%慢性疼痛患者中,约六成是纤维肌肉综合征,但常容易被误诊为痛风或类风湿关节炎。
纤维肌肉综合征是较分散的疼痛,患者必须至少有3个月慢性疼痛,且全身有11个“痛点”。
头痛、关节痛、全身痛……许多人误以为纤维肌肉综合症(Fibromyalgia)是慢性疼痛,但事实上,此症和一般慢性疼痛是有区别的。
纤维肌肉综合征是较分散的疼痛,持续至少3个月,全身至少有11处在指压后感觉疼痛。
目前,纤维肌肉综合征侵袭全球1%至3%的人口,介于1400至4000万人口。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为9比1。
新加坡疼痛护理中心疼痛医药主任李文鉴医生估计,本地9%慢性疼痛患者中,约六成是纤维肌肉综合征,但常容易被误诊为痛风或类风湿关节炎。
李医生说,病患多因遗传性荷尔蒙失衡导致发病,有些则是由于跌伤后疼痛难治,逐渐演变成纤维肌肉综合征。
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甚至神经线等疼痛,患者会感到全身无力。
基于疼痛难受,患者晚上难以入眠,因此多数都有失眠症,甚至会出现抑郁状况。
李医生说,患者对于疼痛的“临界点”很低,普通人按压下去当下会感到痛,但过一会儿就好了,不过对于纤维肌肉综合征患者来说,疼痛会持续,而且会感到特别痛。
他说,常人不小心跌倒后,基本上能自行站起来;但对于纤维肌肉综合征患者来说,他们站不起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旁人的协助下站起来。
教育、有氧运动、口服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是改善纤维肌肉综合征的方法。
易被误诊
去年的东南亚FACTS调查显示,病患对于纤维肌肉综合征的认知甚低。
506名患者及941名理疗师参与这项调查,其中有99%的患者申诉,至少有关节或腰部疼痛,病症对他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李医生说,纤维肌肉综合征确不容易被确诊,医生会通过排除法为病人诊断,也靠诊疗观察积累经验。
根据美国风湿学会,患者必须至少有3个月慢性疼痛,且全身有11个“痛点”,基本可列为纤维肌肉综合征。
这些“痛点”分布在颈项、手肘、胸骨、背部等,再加之排除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细菌感染等,基本上可确诊。
有氧运动 重新“调节”肌肉
教育、有氧运动、口服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是改善纤维肌肉综合征的方法。
李医生表示,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约三成可在综合治疗下得以良好改善,偶有复发。
他表示,患者通过早晚服用Lyrica药及抗抑郁药,稳定神经线,不让神经线对于疼痛作出“过敏反应”。
李医生说,吃止痛药是无法改善纤维肌肉综合征病情的,通过服用以上两类药物,患者的神经线不那么活跃,晚间睡眠质量可提高,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另外,患者也可进行游泳、骑脚车、快步走等有氧但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重新“调节”肌肉,让肌肉适应新的伸展,也增加承受痛的能力。
临床显示,人体在进行一些运动时,可以制造几种荷尔蒙,这类荷尔蒙可以“抑制”疼痛。
李医生认为,患者也须参加认知行为康复治疗,由心理师教导患者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管理压力,避免让肌肉或关节神经过于敏感。
http://www.163xi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