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百龄
    新加坡子宫癌年轻病人发病率高
    2010-07-12

    新加坡子宫癌的年轻病人多,比例超过外国。竹脚妇幼医院研究显示,本地患子宫癌、50岁以下的病人占了约34%,这个比例比外国医疗中心的5%到15%,高出不少。
      竹脚妇幼医院的妇科肿瘤部主任任桂林副教授和纳姆度日医生(Namuduri Rama Padmavathi)根据医院妇科癌症中心从2000年初到2009年尾的431名50岁以下的病人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这群病人被诊断患癌的平均年龄是43岁。

      研究颠覆了以往人们以为老年妇女才会患子宫癌的看法。任桂林副教授说:“我们以往以为,只有老年、更年期以后的妇女才会患子宫癌。很多这类病人的年龄介于50岁到70岁,而平均被诊断患病的年龄是61岁。”

      他们也发现,有8.8%的子宫癌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下。令人庆幸的是,50岁以下病人都是比较早期发现患病,有六成的病人被诊断患上子宫癌第一期,只有11%被诊断时已经是第三、四期。

      竹脚医院每年治疗超过180个子宫癌病人,并发现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全国数据也显示子宫癌病例的增加,从1993年到1997年之间的每10万人口中只有7.8人,到2003年到2007年之间的每10万人口中有11.7人。在本地妇女最常患的癌症中,子宫癌排名第四。

      任桂林副教授说,他们并不知道患者增加的原因。至于本地年轻子宫癌病人比例比外国高,是否值得关注,他认为,他们研究的病人人数不多,需深入研究才能定夺。不过,他还是鼓励一般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经期不准或失调,应该看医生。

      发现得早,子宫癌病人的存活概率还是很高的。这项研究也显示,第一期子宫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超过九成。开刀还是治疗子宫癌的最好方法,很多病例都采用完全取出子宫、卵子和盆腹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s)的治疗法。

      任桂林副教授指出,超过40岁,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比较迟进入更年期、单身、没有子女、不育、家人有子宫癌、乳癌、卵巢癌、直肠癌等病例的妇女,患上子宫癌的机会比较高,他们若出现经期失调、更年期后阴道出血等问题应该赶紧看医生。

      至于40岁以下的妇女,他说,那些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增加、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月经问题的妇女就应该尽早接受检验。前子宫癌病患林女士(55岁,行政人员)是在2001年6月发现有月经失调、腹部隐隐作痛的问题,当时她只有46岁,家中有两个分别在大学和中学念书的儿女。她早在42岁就开始每年进行子宫颈抹片、腹部超声波检验等,也常阅读有关癌症的资料,因此当时出现症状时心中就响起了警铃,赶紧看医生。

      当时检验显示一切正常,她在年底感觉症状恶化,再进行多一轮检验,发现她已经是子宫癌第一期。她在2002年在竹脚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子宫、输卵管和盆腹淋巴结,接着进行化疗和电疗。

      林女士坦然接受一切,在整个治疗过程都没有哭泣。她解释,她心中很坚定的想法就是,要为了当时只有14岁的女儿和高龄72岁的母亲活下去,因此医生所推荐的治疗都欣然接受。

      林女士现在生活如常,每年回去医院复诊。她说,医生曾告诉她,她很幸运能及早发现和获得治疗,因此她也呼吁其他妇女定时作检验,并跟医生配合接受治疗。

    http://www.163xi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