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年头年尾 养生保健如何“转轨”
2010-01-19
20日,是“大寒”,24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而紧接着“大寒”的是“立春”,是农历新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俗语说“过完大寒,又是一年”,新的一年就又开始了。从“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气候特点是由“冬藏”转轨至“春生”,正是天气由冷逐渐转暖的阶段,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饮食起居要做出相应调整。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日出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减咸增苦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药、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
但需要提醒的是: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的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的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河南省中医院廉万营
相关链接
大寒不妨吃点“红”
大寒节令,正是冬季最冷的时期,也是年尾调整身体最重要的时节。在这个时节宜以温补为主,不妨多吃红色蔬果及辛温食物,以养精蓄锐迎接新的一年。
红辣椒、红枣、红萝卜、樱桃、红色甜椒、红苹果等红色蔬果能使人体增加热能,使体温升高,多吃才能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复,是此时首选食物。此外,一些辛温食材如: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紫苏叶等,也对风寒感冒具有显著的食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