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
2009-12-20
通常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人群,是心律失常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老年人本身很多有其他的心脏问题,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这些都可能是致使心律失常的原因;第二,自然的衰老过程中,心脏也会有所改变。通俗地说,心脏也会“变老”,部分肌肉会老化或死去,心脏功能也慢慢减弱。
但某些心律失常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有些人天生就有轻微不正常的心脏,这种情况倒不是特别严重。部分心律失常可能是旁路传导引起的,及心脏中电流的正常传导路线外多出一条“小径”,这是可以治疗的。心脏的每一部分的心脏肌肉从功能上来讲都具备能自己跳动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心跳是由特定某一部分心脏来控制的,我们称之为“窦房结(Sino-atrial node/Natural PaceMaker)”。有的情况下,心律失常也可能是一小块心脏肌肉工作不正常,自己突然“乱跳”。
年轻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早搏(Extra Heart Beat),有人能感觉到心脏停跳一拍,有人没感觉。且除了偶尔多跳一拍,心脏其他方面很正常。这种情况到底危险与否,应根据每个人自身不同的情况咨询医生。一般来讲,频繁发作的早搏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另外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是心房震颤(Atrial Fibrillation)(见图2)。随着年龄增长,它的几率也增长。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大概有8-10%的比例。人们应重视这种情况,它可致使心悸感,让人觉得虚弱、疲累、呼吸困难,头晕,甚至失去意识或者濒临失去意识等。但某些心房震颤可以用药物或者其他方式有效治疗。有心房震颤症状的人,也有更高风险出现血管堵塞,进而中风——这种可能是没有预兆、突如其来的。
有的人有心房震颤的问题,但自己可能没有察觉,也没有特别不适的症状。不过病情也许会随时间加重,最后成为很明显的心律失常情况。这样的病人可能在惯常的体检中查不出来,但是别的检测手段,如24小时心电图检测,则能捕捉到异常的心律。
焦虑严重的人也会出现和心律失常相似的症状,但通常他们的心电图显示,心脏的节律是正常的,只是频率可能会比较快。如果怀疑自己有心律失常的问题,还是应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你以往有无心脏病的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来判断。
另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罪魁祸首是心脏的下部,即心室所引起的不正常心跳。这种心律失常有可能威胁到生命,造成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当然,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危险。有症状的人不用惶惶不安,只要关爱自己的健康,及时就医确诊自己的情况,一般都可避免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