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百龄
    洪昭光谈:健康快乐每一天
    2008-03-22
    新年伊始,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全面分析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后,为他们量身订做了健康生活方案。这个方案短小、精辟而又富有哲理,人们一读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记者为此采访了这位健康使者,并将此方案悉心整理,集装成一个健康大礼包,2008年送给广大的中老年读者,衷心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人们常说有病看医生,其实医生的帮助很有限,只占8%左右。当身体出现不适感后,最先发现的不是医生,而是我们本人。比如说,你吃到什么程度算八成饱?你喝了多少酒为适量?你每天要睡多长时间才感觉舒服?你运动量多大正好等等,这些都是别人无法替你把握的,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过六十防慢性病
    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国60多岁的人平均每人患6种慢性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998年占29%,到2000年已经上升到33%,整个慢病占疾病死亡率的2/3。并且慢病又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最多,而60岁左右正是患脑血管病的多发期。
    我们知道,慢性病原因是内因、外因交互作用形成的疾病,病因非常复杂。常常听人说,这个人既不抽烟又不喝酒,胆固醇不高,不肥胖,还坚持锻炼身体,可他仍然患了高血压病。这就是内因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他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发生其他动脉硬化疾病的概率就低。如果患有高血压病,又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那么这个人发生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就会成倍增加,所以人过60要特别注意防慢性病。
    努力不过力 拼劲不拼命
    人类很聪明,但有些人却常常死于无知。许多人年纪轻轻就过劳而死,本该活到100岁却只有70岁。一些更聪明的白领、骨干、精英们本该活得更健康,却反而成了“白骨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去年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究其因是压力过大。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指出: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且都市里有近一半的人感到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另外,压力可造成包括从心脑血管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心理障碍到头痛、背痛、腰痛、失眠等至少100种以上的疾病。
    有人认为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因为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绝非一对冤家。
    对比不攀比 适度不过度
    按说,目前社会的财富总量是大大增加了,但社会的快乐总量却没有同步增加。原因是不少人把钱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目标,成了钱的奴隶,钱导致了炫耀性消费,但社会的快乐总量则与少数人的炫耀性消费无关,反而导致多数人的失落,社会应当追求人们快乐的最大化,尽管真正的快乐与财富有一定关联,但只占15%,并主要表现在财富的早期增加阶段,中期与“闲”相关,后期与“健”相关。因为85%的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和感官享受,而是来自心灵、精神层面的诸如生活态度、观念意志、友情、家庭、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这就牵涉到“物质永远不会人人平等,但生活快乐可以人人平等”的人生观问题。盲目攀比,一定会带来痛苦,而且攀比首先会伤害自己。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穷人,也有许多值得快乐的地方,也还有许多不如他的人。英国有个故事说到,某国王因严重忧郁不治,最后,某医生告诉他,只有请一个最快乐的人来把快乐分享给他,才能治愈。国王下令遍访全国,寻找最快乐的人,结果找到大臣、将军、富豪询问后,个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失望之余,听到远处有悠闲的歌声,循声走去,发现是一位自由自在的乞丐,在唱着无忧无虑的歌曲,最后是他治好了国王的抑郁。
    生活中许多东西是不公平的,但快乐却是公平的,是人人可以享有的,这是一种智者的心态,只有拥有这种心境,才能健康快乐每一天。(一)